咨询电话

17756583348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基于原子磁力计的心磁探测
发布时间:2023-12-21

心磁信号探测的意义人体磁场能够反应人体内部各种组织及器官的信息。对人体磁场进行测量可获得有关人体疾病的信息,其检测效果及便利程度已超出对人体生物电的测量。心磁大小大概在几十pT量级,相较于脑磁而言,是人类较早研究的人体磁场之一。心脏的心房和心室肌肉的周期性收缩、舒张伴随着复杂的交...

  • 发布时间:2025-09-17

    为突破传统石墨负极性能瓶颈,硅基负极凭借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成为关键方向,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因可实现硅在碳基质上均匀沉积、构建稳定硅碳界面,成为硅碳负极产业化核心工艺路线。多孔碳材料作为CVD硅碳负极的“骨架核心”,其比表面积与孔隙结构等性能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和产业化可行性。理想的多孔碳骨架需要具备多级孔道系统,包括微孔(<2nm)、中孔(2~50nm)和大孔(>50nm),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多孔碳骨架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容...

  • 发布时间:2025-09-16

    在纳米技术的前沿领域,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ieldEmission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简称FETEM)已成为重要的关键工具。它以其分辨率和强大的成像能力,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深入探索纳米世界的重要手段,极大地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原理与优势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它利用场发射电子枪产生高亮度、高能量的电子束,通过透射样品后形成的图像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与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相比,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 发布时间:2025-09-08

    纳米材料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要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需要借助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ieldEmission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简称FE-TEM)作为一种微观分析工具,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方式来探索和揭示纳米材料的奥秘。工作原理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穿透超薄样品并成像的显微镜。其核心部件是场发射电子枪,这种电子枪能够在高的真空度下产生高亮度、低...

  • 发布时间:2025-08-21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王浩敏团队使用国仪量子扫描NV探针显微镜(SNVM)在zGNRs磁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基于前期研究积累,通过金属粒子预刻蚀六方氮化硼(hBN)得到取向的原子沟槽,并利用气相催化CVD方法实现沟槽内石墨烯纳米带的手性可控制备,得到嵌入hBN晶格的~9nm宽度的zGNRs样品。团队结合SNVM和磁输运测量,首次在实验中直接证实了其本征磁性。这一突破性发现为石墨烯基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Signature...

  • 发布时间:2025-08-07

    核聚变能源因其高效与清洁的特性,被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冷却系统设计中,水冷系统凭借其技术成熟度高、冷却性能优异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当前最具实际可行性的方案之一。然而,该系统的应用面临一个关键挑战:在高温高压工况下,水及水蒸气对结构材料具有强腐蚀性。虽然这一问题在裂变反应堆中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但聚变环境更为复杂。特别是聚变装置特有的高强度、空间分布不均的磁场环境,其与腐蚀行为之间的耦合效应构成了新的技术难题,亟待深入研...

共 219 条记录,当前 1 / 44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